宗教信仰
本鎮住民信仰宗教以佛教、道教為最。溯自先民移住本地開懇定居時,大多由故鄉迎來神佛供奉,起初以茅草搭屋為廟,朝夕膜拜。後來附近民眾漸多,乃改建為土牆瓦頂宮廟,信徒日眾,於是再擴建為美侖美奐之殿宇。當時宮廟為人民精神之寄託,為信仰、政治及社會團結之中心,人民生活與宮廟息息相關。后厝龍鳳宮
后厝龍鳳宮外觀照片 奠基於竹南鎮龍鳳里後厝仔。正式創建年代雖為道光十六年,不過,卻應追溯永曆年間,隨鄭成功來台之一名武將,奉湄洲天上聖母神像到竹南海濱建小廟奉祀為治,後來聖母聖靈威顯,出現許多奇蹟,深獲鄉民崇信,道光十五年,媽祖復於香爐前顯靈,指示居民遷往內地(後厝仔)以避災難。翌年,后厝陳姓懇主,有感於媽祖之神威,自願獻出大丘園作為廟地,地方士紳籌為鳩工,破土興威,自願獻出大丘園作為廟地,地方士紳籌為鳩工,破土興建媽祖宮殿,以供居民永久奉祀,並正式命名【龍鳳宮】。中港慈裕宮
中港慈裕宮外觀照片座落竹南鎮民生路,創廟迄今相傳已有三百二十餘年歷史,苗栗縣最古老的媽祖廟,列為三級古蹟。
中港昔日為台灣與大陸交流貿易要港,也為漢人拓殖較早的地方之一。先民渡海來台,往往奉祀媽祖神靈同行,作為保護神,平安抵台後,為感念媽祖神恩,多建廟崇拜。據地方耆紳稱,明永曆十五年,在當時漢人密集之『鹽館前』(開元里),建築土壁茅草頂廟宇,奉祀由大陸恭請來台之媽祖神像,除感恩外,並祈請媽祖保佑,此為慈裕宮肇建之始。慈裕宮因歷史悠久,保存古物甚多,如石柱,石香爐、井井泉、春鳳亭………等等,皆極為稀有而珍貴,從這些古物中,也依稀看到了先民拓殖中港的悠久歷程。
中港慈裕宮正殿至山川門兩邊雕刻及繪畫手法皆異,如正門石竅左邊八目形,右邊四角形。弄珠之雙龍造形,樑上雕刻及門神造形均各具匠心,據云:建廟之初,兩工匠相爭承造,互不退讓。宮廟主事商議結果,決定以同價款由兩位匠工承造一商,以觀其技,此亦為本宮特色之一。五穀先帝廟
五穀先帝廟外觀照片 位於竹南鎮新南里,主祀神農大帝。其創建年代,有兩種說法:一說是乾隆四年泉州人林耳順,率領閩籍懇民三十餘人,與當時盤踞在該地的原住民訂約開懇三角店(今新南里)、田寮一帶,為祈求地方安寧,民富物豐,而興建該宮。一說是嘉慶二年,由當時業戶張輝揚、張三、王獻等創建,為當地閩籍人士所共同信奉膜拜之唯一寺廟。
同治三十年重修,民國五十九改建。五穀宮信徒遍及中港溪流域。管理委員會鑒於后厝龍鳳宮興建媽祖巨像,一時成為觀光勝地,於是民國八十二年完成高達一百五十六台尺的神農大像,和后厝媽姐互別苗頭,藉此也可帶動地方觀光事業的發展。